数据原始资源入表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数据资源盘点:由企业内的数据管理团队主导,选择与第三方机构合作,对企业的数据资源进行全面调研。这涵盖了数据的生产、存储、流通、交易、开发利用及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,旨在摸清数据资源的现状,并基于持有目的、形成方式、业务模式及安全等级等因素,强化数据的分类分级管理,进而编制详尽的数据资源目录。
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:确立首席数据官角色,组建专业的数据治理团队,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治理制度及沟通机制。运用技术手段或预设规则清理数据,去除重复项与错误,保障数据的一致性,同时加强数据质量管理,确保数据的完整性、规范性、准确性、时效性以及可访问性。
数据确权与合规管理:明确数据资源的权属关系,通过合同约定或数据资源登记等方式进行确权。进行数据合规性评估,确保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。
数据安全管理:实施全面的数据安全管理措施,涵盖访问控制、数据加密、脱敏处理、隐私计算、防泄漏机制、数据库审计、漏洞修复、防火墙配置、安全备份与恢复、审计与监控等多个方面。
资产类型识别:依据《暂行规定》,明确数据资源应归类为无形资产还是存货。通常,用于内部用途或提供服务的数据资源被视为无形资产,而直接用于出售的则归类为存货。
内控流程完善:优化与数据资源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流程,确保数据资源的处理流程既符合会计准则也满足企业内部控制标准。
成本计量与财务报表编制:精确计量拟入表数据资源的成本,包括外购成本及加工成本等,并在财务报表中新增“数据资源”项目,以反映其作为存货或无形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。
信息披露:在财务报表中详尽披露与数据资产相关的信息,涵盖账面原值、累计摊销、减值准备及当前账面价值等内容,以增强报表的透明度与可信度。
定期评估与审视: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数据资产特性,设定合理的评估周期(如季度、半年),对数据资产进行定期评估与审视